新闻

金属腐蚀的起因与对策

金属腐蚀是由于金属与环境发生反应,导致材料退化的现象。这是一种电化学过程,任何促进电子流动的情况都会加速腐蚀。

1.金属腐蚀的形式

根据腐蚀环境及金属种类,腐蚀可分为三类:变色、腐蚀及生锈。
 
  • 变色

变色是轻微的表面腐蚀,表现为色泽改变或失去光泽,通常不影响金属的结构强度,仅影响外观。铜和银在氧气、硫或卤素环境中变色,生成氧化物或硫化物,尤其在潮湿条件下易发生。

 
  • 腐蚀
腐蚀则涉及冶金性能的改变,范围更广泛。铝和锌被腐蚀时,表面会形成白色粉末,铜则产生绿色氧化层。
 
  • 生锈
生锈是铁等黑色金属的腐蚀,形成氧化铁,是最常见的腐蚀现象。

2.常见金属腐蚀机理

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表面与环境间的电子交换,金属在此过程中被氧化,形成电化学反应。例如铁表面与水滴的反应,会形成浓差电池,进而发生腐蚀。水滴中央的氧气含量低于边缘,形成阳极和阴极区域,导致腐蚀反应并生成铁锈.
铁表面生锈机理
  1. 低含氧量区称为阳极,区域中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铁离子,失去的电子进入金属内部:Fe → Fe²⁺ + 2e⁻
  2. 在接近水滴边缘处,水和上述放出的电子结合,将氧原子还原为氢氧根离子。此区域氧含量高,称为阴极: ½ O₂ + H₂O + 2e⁻ → 2OH⁻
  3. 氢氧根离子与二价铁离子很容易形成氢氧化亚铁: Fe²⁺ + 2OH⁻ → Fe(OH)₂
  4. 4. 氢氧化亚铁与更多的水和氧结合,形成棕色的铁锈:2Fe(OH)₂ + H₂O + ½ O₂ → 2Fe(OH)₃

3.腐蚀的类型

3.1 均匀腐蚀
水或其他液体完全覆盖金属表面时,阳极和阴极区域不断变化,最终形成均匀腐蚀,这是日常最常见的腐蚀形式。
 
3.2 电解质效应
纯水腐蚀性较低,但加入酸、碱、盐等电解质后,腐蚀速率会大幅提高。但某些电解质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钝化膜,可有效降低腐蚀速度。
 
3.3 氧差腐蚀
如前述,低氧区为阳极,高氧区为阴极,浓差电池导致的氧差腐蚀常见于水环境下的铁腐蚀。
 
3.4 双金属腐蚀
不同金属浸入相同液体时会发生电化学反应,形成双金属腐蚀。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基于此现象。
电池原理
3.5 侵蚀腐蚀
高速流动的液体会机械性去除金属表面,称为侵蚀腐蚀。此现象在管道和泵设备中尤为重要。
 
3.6 摩擦腐蚀
摩擦腐蚀与侵蚀类似,但保护膜是由固体材料而非流体去除,常见于接触部位的磨损。
 
3.7 点状腐蚀
点状腐蚀发生于金属表面的局部区域,例如表面膜轻微损坏处会形成蚀斑。
 
3.8 晶间腐蚀
晶间腐蚀沿着金属晶粒边界扩展,如不锈钢在特定高温下会产生“贫铬区”,导致耐腐蚀性能降低。
 
3.9 应力腐蚀
应力腐蚀发生在拉应力作用下的金属表面,尤其是焊接工件。拉应力使金属表面保护膜破坏,逐渐形成裂纹直至断裂。
 
3.10 细菌诱发腐蚀
水基金属加工液中好氧菌与厌氧菌引发的腐蚀,本质与电化学腐蚀相同。好氧菌通过氧化润滑成分生成酸类物质,厌氧菌则还原硫酸盐生成含硫化合物,好氧菌引起的腐蚀,通常看做生锈,厌氧菌引起的腐蚀,通常看做着色问题。
细菌的呼吸

4.腐蚀的预防对策

  • 钝化剂
金属表面可自然生成氧化膜,或通过与特定盐类反应生成钝化膜,阻止腐蚀。例如铁浸入亚硝酸盐或铬酸盐可有效钝化。
 
  • 有机膜保护
类似于金属表面涂漆,亲油亲水分子的脂肪膜能隔离水和空气,暂时阻止腐蚀,但无法提供长期保护。
 
  • 细菌抑制剂
对于细菌诱发腐蚀,可加入杀菌剂抑制好氧菌或补充氧气抑制厌氧菌。如果腐蚀已经严重,需更换加工液以防止进一步腐蚀。